科学实验课中,有一彩虹实验:阳光透过三棱镜能折射出赤、橙、黄、绿、青、蓝、紫七种颜色的光。我猜想这个实验一定很奇妙,心里总乞盼着这个美丽实验的到来,好不容易才挨到那一天,可天公并不作美,实验时需要阳光,这一天偏偏太阳公公就不出来,我想,今天的实验肯定得泡汤——无法进行。可上课时,老师还是把实验器三棱镜拿来了…… 还是科学老师有办法,没有阳光,就用幻灯机的光代替阳光,投射到三棱镜上,然后调整三棱镜的角度,使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到教室洁白的顶棚上,啊!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了。 这使我们联想到雨后天空中的七色彩虹,这美丽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?我们迫不及待地去问老师,老师要我们再仔细地想想,启发我们用实验去探究。 “没有实验器(三棱镜),怎么去实验探究?” “没有器材,动手制作一个水棱镜去做实验吧!相信你们一定会想出办法来的,一定会成功的……” 老师这样鼓励我们。 课外实践活动由此展开,我们小组把做水棱镜的实验材料都准备好了:一个长方体塑料盒(肥皂盒),一面小圆镜和一面小方镜。实验开始了,我们先将肥皂盒装满水,再把小圆镜浸入水底,然后把小方镜斜插在盒子里的水中对着太阳,使水面和两镜面构成一个三棱面,在阳光下,调整小方镜的斜度,使阳光通过小方镜反射到水里的小圆镜上,再经小圆镜的反射,阳光透过水层折射到背光的书本上,通过反复调整小方镜的斜度,一道小彩虹映到了纸上(如下图所示)。
实验成功了,我们甭提有多高兴。分析实验,于是我们有了这样的猜想:天空中的彩虹,一定要在雨后才会出现,必须要有阳光和雨点,天空中这些雨点就好比无数个水棱镜,阳光透过这些水棱镜,把阳光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而形成了彩虹。 我们把这个猜想告诉了老师,让老师判断对不对。老师没有直接回答我们,而是引导我们:“证明自己的猜想对不对,还得用实验去证明。你们再去做一个实验,在阳光下人工制造一些小雨点,再细细观察研究,一定会有新的发现……” 这样,我们小组的几个同学又忙开了。首先考虑如何在天空中制造小雨点呢?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,我们想出办法了:每人嘴里都含一口水,然后同时喷在空中,再蹲下去观察,在空中看到了一点点彩色的光。用嘴含的水太少了,我们就干脆用口杯同时把水往空中泼,这样,在空中看到彩色的光就多了一些,并且发现一个规律:泼的水越细,看到的彩色的光越多。 实验过后,觉得实验效果不怎么好,我突发奇想,家里防治病虫用的那个喷雾器,不是能连续喷出许多的小水点吗?用它来做这个实验可能会更好。我决定试一回用喷雾器来做彩虹形成的实验。回到家里,我把我的想法跟爸爸说了,爸爸很赞同,也愿意做我的合作伙伴,在爸爸的配合下,我在多个角度多个方位进行了观察,彩虹形成的秘密尽收眼底:只要背对着阳光去观察,仰望空中的小水点,在空中能看到一道美丽的小彩虹。 从此,彩虹形成的秘密就不再是秘密了。 指导老师:曹晓春 |